福建:审美视野下的传统村落保护-中国文明网
福建:审美视野下的传统村落保护
发表时间:2024-01-15 来源:中国文明网
字体:
打印:

梅花盛放,扮靓古村。

  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,素有“山海画廊、人间福地”美誉。在这片山海交融的土地上,孕育了众多传统村落,在钟灵毓秀的闽山闽水中,与“福”文化、朱子文化、海洋文化、侯官文化、闽越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激荡交融、更新迭代,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闽东、闽南、闽北、闽中、莆仙、客家六大传统建筑文化区,有11大类、33小类的传统民居类型,留下了大量从汉、唐至民国各个时期的宝贵建筑遗产。在中华传统美学的熏陶下,在村民代代传承中,这些传统村落兼具自然美景和历史韵味,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八闽大地上,散发出耀眼的历史人文光芒。

  走进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培田村、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等传统村落,就会深切体悟到“心在景中走、人在画中游”的美好意境。这些村落的美体现在技艺高超的古建营造、自然朴实的乡村景观上,浸润在富含智慧的农事节气、耕读传家的祖传家训里,也贯穿于邻里守望的乡风民俗、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中。所有这些,都展现了“天人合一”“道法自然”的中华审美观和生态美学,是众多厌倦繁华都市喧嚣的人们所向往的心灵归处。

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村秋日风光。

  福建从审美视角切入,以乡村美育为抓手,向村民广泛普及文物知识和美学知识,培养村民审美情趣,提升村民对美的鉴赏能力,着力做好传统村落保护。宁德靴岭尾村以“美学经济”为引领,以剪纸产业发展为先导,蹚出了一条“美学+剪纸+N”的发展新路径,喜庆的剪纸既扮靓了村庄,使乡村文化气息更加浓厚,也激活了传统村落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。晋江市梧林村、五店市传统街区等地秉承“固态保护、活态传承、业态提升”理念,以文化为“心”,以自然为“美”,保护宗祠、古屋、碑帖、雕刻以及家训、礼仪等文化遗产,征集整理村史故事、本地传说、戏曲小调,发挥侨乡侨村优势,建设侨批馆、侨史博物馆,让村民、游客在一砖一瓦、一草一木之间发现美、享受美,让古村居民发出“吾乡吾民”的归属心声。

乡村新生活,美景入画来。

  福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秉持“留人留魂留乡愁、见人见物见生活”理念,加强传统村落的人文、生态保护,与复旦大学、中央美术学院、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合作,对土楼、石头厝等传统村落特色建筑进行专业修复保护,更好地留住民风民俗、生活气息、乡愁韵味,把传统村落打造成“居者自豪、来者依恋、闻者向往”的祥和乐土。莆田仙游兴山村的土楼保持了原始风貌,土楼的内部布局也体现了农耕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,每座土楼都有厨房、客厅、卧室等不同的功能区域,古色古香、冬暖夏凉,居住在此的老人们时常坐在门口用当地方言闲谈,保留着原有的生活方式。曾经的厦门青礁村田地荒芜、古厝废弃,如今焕发新生,俨然是一片远离都市喧嚣的“世外桃源”。

仙游兴山村古厝。

  美学价值的挖掘带来古村落的蝶变新生。传统村落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,是我国厚重历史文化的有形载体,是文化之脉、自然之体、生态之基、历史之源,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价值、文化价值、美学价值。福建立足本地资源,在原生态基础上传承美的意蕴、发展美的文化、形成美的创意,营建美的村、塑造美的人、推出美的产品,使传统村落各美其美、美美与共。武夷山五夫镇挖掘自然禀赋和人文特色,规划“万亩荷塘”,持续打造油菜花、彩色稻、梅花等景观,将文化元素与旅游载体相结合,游人漫步古镇,可以感受活力的街道,探访层叠的历史,唤醒乡土的记忆。宁德市屏南县将音乐、油画等艺术融入乡村,将村里闲置废弃的古屋打造成图书室、咖啡厅、音乐吧、小酒馆、客栈等文创空间,吸引一些慕名而来的外来客成为“新村民”。在屏南县龙潭村,来自五湖四海的追梦人组织开展油画教学、歌曲创作、影视拍摄、艺术展览等各类活动,并赋予农产品新价值,用自身“爆点”引流增量,催生出文创旅游、研学康养、直播带货、餐饮住宿等新型业态,将龙潭村带入了数字时代的潮流之中,让沉寂许久的古村重现生机。(供稿: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、《农家书屋》杂志)

【责任编辑:张殊凡】